
南寧職場現周末"失蹤族" “與世隔絕”來減壓
專家:“失蹤族”是對工作不負責任的病態(tài)表現
每逢周末或是假期就玩“失蹤”,既不開手機也不接電話,更不看電視,不上網聊天,不上街購物,不應酬……除了吃飯睡覺,其余什么也不想,什么也不做。這樣的周末、假期“失蹤族”,如今在南寧也有不少。人力資源專家提醒:“失蹤族”的出現,是一種對工作不負責任的病態(tài)表現。
一放假就不接電話玩“失蹤”
“我好幾次在假期或周末打電話給×××,想安排她上班后跟進一些項目,可不是電話打不通,就是打通了她也不接,在網上留言她也幾天 沒個回音……沒辦法,我只好將她辭了,因為我用不起她這樣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。”吳女士是南寧一家個體企業(yè)的老板,上個月,她多次在周末給某位員工打電 話,安排工作,可無論如何都找不著對方的人。后來,她從另一位員工那里了解到,該員工“失蹤”的原因,是因為感覺工作壓力太大,想暫時“消失”,以此緩解 壓力。這讓吳女士很不解,玩“失蹤”減壓,至少也得先跟領導匯報一聲呀,人人都這么干,工作還要不要?
“失蹤”可緩解工作壓力?
記者了解到,隨著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大,職場中不少新人開始用“失蹤”的方式減壓。在一家廣告公司做營銷總監(jiān)的寧女士,就是典型的假 期、周末“失蹤族”。每到周末和法定節(jié)假日,她都不接電話,不是在家陪老公、孩子和父母,就是開心地約幾個好友去書吧看書,或外出游玩。“工作中的人際交 往,不得不喝的酒,不得不打的電話,不得不強裝的笑臉……所有的一切,都可以在這個時候不理不睬,徹底放松。”寧女士告訴記者,每次玩“失蹤”過后,她工 作起來都感覺更有激情,不僅頭腦更清醒,思維也更活躍,就像重新充過電一樣。當然,她玩“失蹤”的前提條件,也不是絕對的失蹤,而是只有老板和家里人知道 她在哪兒。
在營銷行業(yè)做3年時間的游先生坦言,營銷的壓力非常大,今年完成了這個預期目標,明年領導又加壓,想不做自己又開拓了好幾年的業(yè) 務,做嗎壓力實在是太大,從廣州回來的好友也提議,在你自己的假期內放松自己,要不然也太累了。雖然如此,他也嘗試過一次,確實很放松,可是回來后更累 了,因為還有一大堆業(yè)務等著他處理。
“失蹤”是病態(tài)表現
在南寧一家事業(yè)單位工作的曹女士,也曾跟好友一同玩過“失蹤”。她坦言,嘗試之后,全身心確實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感。不過,幾日 的“神仙”生活,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大攤子煩惱事:回到單位就頭疼,擔心領導有事找不到自己問責,也害怕由于不接電話導致客戶的咨詢沒能得到及時回復等等。 她說,以后再也不敢玩“失蹤”了,除非不要這份工作了。
在一家大型企業(yè)擔任人力資源部主任的楊女士認為,“失蹤族”以這種方式減壓,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他們對工作不負責任的態(tài)度。減壓有 很多種方式,玩“失蹤”未免過于極端,一旦耽誤了工作,誰能負得起責任?相信哪個公司的領導都不會認同這種減壓方式。“真想少些應酬多些自由空間,也不是 不可以,至少得讓領導及家里人找得到吧。比如可以提供一個平時很少用的手機號碼等等。”
心理咨詢師伍建華介紹說,因工作壓力太大而暫時“失蹤”一段時間,確實有助于心態(tài)調整,但如果長期以此方式逃避現實,就要注意了,因為這很可能是一種不切實際、不負責任的病態(tài)表現。
卓眾獵頭編輯 來源于當代生活報
找放心獵頭公司,上卓眾獵頭